伟发功德日记

让我们一起做功德

什么是照见五蕴皆空

“照见五蕴皆空”是佛教经典《心经》中的核心思想,出自观世音菩萨对舍利弗的开示。这句话浓缩了佛教对世界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,是般若智慧(究竟智慧)的体现。以下从几个层面解析其含义:

1.五蕴是什么?

“五蕴”是佛教对众生身心的概括,即构成生命的五种要素:

色蕴:物质层面(身体、感官、外境)。

受蕴:感受(苦、乐、不苦不乐)。

想蕴:概念、认知(对事物的标签和分别)。

行蕴:心理活动(意志、习气、业力推动)。

识蕴:意识(分别、执取的主体)。

众生误以为这五蕴的组合是“真实的我”,由此产生贪爱、执著,进而陷入轮回之苦。

2.“照见”的含义

“照见”指通过般若智慧(非世俗逻辑)的观照,直接体悟真相。这需要修行者通过禅定、内观等方法,超越表象与思维,直观本质。类似拨开迷雾见明月,智慧如光明照破无明。

3.“皆空”的深意

“空”并非“不存在”,而是指五蕴的本质是:

因缘和合:五蕴依赖条件而生灭(如身体依赖食物、呼吸;意识依赖感官接触)。

无常无我:五蕴刹那变化,没有独立、恒常的主体(“我”只是暂时的聚合)。

无自性:五蕴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,其存在是相对的、假名安立的。

4.照见五蕴皆空的意义

破执解脱:认识到五蕴非“我”,放下对身心的执著,脱离“我执”带来的痛苦。

超越对立:空性消融“有/无”“生/灭”等二元对立,回归不二实相。

慈悲无碍:因无我执,故能平等利益众生,生起无缘大慈、同体大悲。

5.实践中的体现

观身如幻:身体是四大(地水火风)假合,病老无常。

观受如泡:苦乐感受如泡沫,短暂无实。

观心如流:念头生灭如流水,无需执取。

观法无我:一切现象皆因缘生,无独立主宰。

总结

“照见五蕴皆空”并非否定现象的存在,而是揭示其本质的虚幻性与依存性。这种智慧使人从生死烦恼中觉醒,证得涅槃寂静,是佛教修行的终极指向。正如《心经》所言:“度一切苦厄”——唯有看破五蕴的虚妄,才能真正解脱。


分享到:
内容声明
部分内容又AI通过大数据搜索总结后生成。
有兴趣做功德欢迎加入小红书群聊:
2【复制全文→返回薯队APP】 仅限6月15日内,"功德日记(关键词分享群)"等你很久了 MF8082 :/#g🍇🦊🍟😛🥒😊🥑🍅🐶🥦😙🥞

Copyright 伟发 Rights Reserved.

微信客服

微信客服